航天,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男性主导”领域,却有这样一位女性龙辉配资,用三十多年的坚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问天传奇”。
她就是丁秀峰——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型号总指挥、技术总负责人,也是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丁秀峰,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型号总指挥、技术总负责人。她长期深耕我国运载火箭总体与控制技术研制,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率先实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版的升级换代,先后圆满完成长征六号、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劳动模范。
2025年8月17日,随着火箭尾焰划破黑夜,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乘风而上,直探苍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熟悉的场景,让丁秀峰的思绪再次回到长征六号、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时刻。30余年来,作为总指挥的丁秀峰带领团队一路向新发力、向天图强,实现了运载火箭领域几十余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换来了9年内两型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交出创新突破、敢为人先的优秀答卷。
遇事从容如“定海神针”
丁秀峰出生于南京六合,从小成绩优异,数学尤其出色。考大学时,家里人希望她选一个“更适合女孩子”的专业,但是她却“叛逆”地选择了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惯性导航与仪表专业。她说,她想自己决定未来的方向,她想拥有具有挑战的人生。
1990年,因表现优异,丁秀峰被推荐到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从此她的理想便与国家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问天之路无坦途,而丁秀峰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带领团队一次次迎难而上。
1994年,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参加第二次靶场试验期间,是她迅速找出“火箭x向速度为负值”的原因——惯性平台状态变化导致了遥测字溢出,迅速联合相关专业人员商讨解决方案,最终确保了任务按时成功发射。2004年,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二级以下箭体被消防用水淋湿,又是她,有条不紊地精准定位受影响部位与程度,多次亲自爬进狭小的箭体内细致查验,最终历经两天两夜,将隐患彻底排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丁秀峰而言,每一次危机都是成长的契机。她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成功从无捷径,唯有一关一关地闯、一山一山地翻,才能站得更高,望见更远。
带着火箭“升级换代”
“突破创新,敢为人先”——这是丁秀峰的信条。
她牵头研制一体化测试发射系统龙辉配资,在国内运载火箭上首次实现将控制、遥测、外安和动力测试发射系统集成,不仅极大简化地面测试发射设备,更实现了测试数据的自动判读,显著提高了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2008年7月,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拉开序幕。彼时,双捷联冗余、组合导航、迭代制导天基测控等一系列技术在上海航天运载领域还未得以成熟应用。一向爱“啃硬骨头”的丁秀峰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扛起长征六号副总设计师的重任,由此开启了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道路上的开拓与探索。
2015年,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以全新的结构形式、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横空出世,有效验证了我国在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拉开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序幕。为了这一刻,丁秀峰与团队等待了7年。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航天领域,丁秀峰再担重任,于2020年初启动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在她的推动下,单十表光纤惯组、箭上自主对准、箭上自主配电等关键技术相继攻克,并在国内首次实现应用突破,为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5月7日,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我国运载火箭加快适应未来商业发射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商业基因”。
在丁秀峰心中,“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淘汰。”正是这份魄力,让我国运载火箭技术不断实现突破。
是“严总师”也“爱生活”
在中国航天的宏伟篇章中,女性正以独特的智慧、细致与韧性,书写着不可或缺的篇章。她们以专业和感性兼融的特质,从容应对挑战,以协作引领创新,始终步履从容、目光坚定。丁秀峰便是这样一位代表。
作为团队负责人,丁秀峰对技术“较真到苛刻”:在高密度的发射任务态势下,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日雷打不动地思考复盘,已成为她的必修课。从梳理各环节潜在薄弱点,到反复校验火箭技术状态,再到琢磨如何进一步强化可靠性,她总是以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把方案打磨到极致,只为筑牢成功根基。
在一次飞行试验的结果分析中,长征六号发动机氧入口出现了较以往偏大的脉动压力。丁秀峰带队两个月走访多所高校和工程单位,最终锁定现象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了任务圆满成功。日常工作中,她更是对精细度和逻辑性有着极高标准,通过任务实战,不断锤炼团队能力,把每一次发射都当“首发”对待。她始终秉持着航天人最朴素的准则——“绝不能有任何侥幸,不带任何隐患上天。”
而在生活中,她温暖又细腻。由于频繁出差,有时,她长达数月无法顾家。她十分感谢丈夫的幽默包容和女儿的懂事支持,他们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与避风港,让她能全身心地扑在航天事业上。爱干净的她,也喜欢把家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家人笑称,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她都是名副其实的“劳模”。闲暇时,她喜欢窝在沙发里,读技术、管理或文学书籍,也享受与家人聊天的时光,珍惜团聚的温馨。
箭指苍穹,初心未改
人类没有翅膀,却可以借航天之梦飞得更高、更远。丁秀峰扎根中国航天事业三十余年,她以柔肩担起中国火箭技术迭代的千钧重任,以丹心投身“航天报国”之志,以智慧坚韧直面挑战勇攀高峰,以细致果断破解技术难题。她凭实力赢得敬重,用坚守诠释担当,以专业展现女性力量,彰显了“刚柔并济”的巾帼风采。
她和无数航天人一起,“默默耕耘,深藏功名利禄;飞天揽月,问鼎苍穹之巅”,为中国航天事业不断续写新的篇章。她相信,火箭升空的烈焰之下,是团队日夜兼程的坚守,更是国家使命的托举。
箭指苍穹,初心未改。她以“中国航天人”为傲,始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星河璀璨同频共振,奔赴更远的未来,为中国航天事业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现代家庭》第10期
作者:徐进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喜欢就给我个“在看”吧
公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